2021溫室氣體發展趨勢

溫室氣體的捕獲/儲存/封存/處置

博大國際視野:

1.  碳捕捉及儲存相關技術以 美國 和 中國 申請最多,2017-2021 年全球專利申請件數大幅減少; 趨勢圖。可能由於主要申請國美國,在2010-2017年間美國能源部門投資的11億美元的九個 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 (CCS) 項目後來僅有兩座營運,且2017年後美國取消《清潔能源計劃》與退出《巴黎協定》、稅收抵免過低等諸多因素有關。因此,如何兼顧環境並降低碳捕捉成本仍是CCS重要課題。 (相關報導)

2.可能反轉的是,2021年同年COP26後全球124國承若在2050年完成淨零碳排的目標。美國亦設定比過去歐巴馬《清潔能源計劃》有更積極的減碳目標,承諾美國在2050年前實現淨零排放及「2030年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比2005年的水準減少50%至52%」的減量目標。預期在2022-2030年間,減碳相關技術的發展會較過去20年來有更巨大幅度的成長,已達成2050淨零碳排的目標。(參考資料: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)

3.精選全球 2021 年高影響力專利之公司:丹麥 BIOCOVER HOLDING,丹麥 BIOCOVER HOLDING畜牧糞肥公司,由於丹麥為畜牧業大國其豬肉出口佔世界出口總量的17%,是全球公認的「養豬王國」。然而丹麥畜牧業產生的溫室氣體氨,有 95% 的排放來自農業。如何抑制農業產生的溫室氣體,達成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是丹麥的重要課題。該公司營運以畜牧糞液應用於田間施肥,抑制過程中氨氣的產生,並提高氮肥的使用效率。確保農民在生產過程中有足夠的碳信用額度使用。 相關報導


其他產業資訊分享:

國際趨勢 ▶  繼 2021 年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(簡稱 COP26)之後,為守住升溫臨界值攝氏 1.5 度目標,更嚴格的敦促各國政府提出 2050 年長期低碳發展策略。該目標在 2030 年前完成制訂「國際碳市場規則」,各國對於碳邊境調整機制 (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, CBAM) 開始擬定相關草案;對於進出口國產品的碳含量進行規範,並對產品課徵碳關稅。國內亦針對碳管制措施進行碳排放量的盤查,並登錄於環保署盤查登錄平台。(資料來源:經濟部溫室氣體減量管理推動辦公室綠色和平)

 

COP26 簽署的重要承諾:

零碳車承諾:福特汽車、通用汽車、捷豹路虎、賓士、Volvo 在內的11家汽車製造商,承諾在 2035 年前,主要市場全部銷售零碳新車,意味著在未來電動車將成為主流。然而令人不安的是,美國、德國、中國、日本等主要經濟體以及福斯、豐田和現代等主要汽車製造商並未簽署承諾。綠色和平德國辦公室執行總監 Martin Kaiser 表示:「交通運輸是全球化石燃料排放的主要原因之一。但如果我們的經濟模式停留在過去,依賴燃油汽車和卡車,我們將無法實現保持 1.5 度的目標。」

綠色航運承諾:200 家企業承諾在 2030 年前實現零碳船舶和燃料的規模化和商業化,另有 22 國簽署了《克萊德班克宣言》(Clydebank Declaration),計劃在 2025 年前成立六條綠色航線,航行在此航線的船隻須使用低碳或零碳燃料,路線將橫跨亞洲到美國,沙烏地阿拉伯到中國與印度,並希望 2030 年後增加航線。

發展契機 ▶  淨零排放已是共識,2050 淨零排放目標入法 (環保署/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修正)。強化排放管理徵收碳費專款專用:為健全我國碳定價制度,本次增訂對國內排放源徵收碳費,並將收入專款專用於辦理溫室氣體減量工作、發展低碳與負排放技術及產業、補助及獎勵投資溫室氣體減量技術等,以促進溫室氣體減量及低碳經濟發展。另外,因應國際為避免碳洩漏而推動碳邊境調整機制之趨勢,增訂未來中央主管機關得對特定產品訂定碳含量計算及認定方式,並參考國際經貿情勢,對高碳含量之進口產品徵收碳費,以維持我國產業競爭力。(資料來源: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氣候變遷辦公室)

台灣淨零碳排路徑圖(連結):確定投入氫能和碳捕捉封存再利用(CCUS)等相關技術開發及合作。

科技部主導的「國家級淨零科技行動方案」也開始啟動,布局2030年後所需的節能減碳新興科技,預估至2030年,投入低碳及負碳技術經費約415億元,再生能源及氫能2,107億元、電網及儲能2,078億元等,主要項目包括氫能、儲能裝置、智慧電網等,並爭取和日本、澳洲跨國合作氫能,和德國合作儲能電池。科技部正協同各部會、上中下游業者共同盤點所需新興科技,具體技術研發細節預計年底出爐。(2022/04/10經濟日報)

2050淨零碳排路徑圖 再生能源占比上看八成 (2022/02/08)

國發會:淨零碳排路徑圖 排除核能  (2022/01/19)

拚淨零碳排 智財局推綠能技術速審 (2022/01/20)

美國重返氣候戰場:拜登氣候政策大扭轉&各州氣候行動盤點 (2021/09/14)

中國推動「雙碳」開啟新機遇 (2022/01/02)

碳中和壓力大 台積催綠電 (2021/12/24)

日本經濟新聞社:從空氣中直接回收二氧化碳 (2021/12/29)